第642章 这考的都是什么玩意儿啊(1 / 2)
例如:论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异同,并提出你对于治理国家的建议。
跟朱吾适这个请以时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八百字的文章,就挺像的。
但是朱吾适这个可就要简单多了。
正是因为简单,考生们反而不好下笔了,生怕其中有什么自已没想到的玄机在。
就好像高考数学,突然出现一道题。1+1=?
相信绝大部分考生不可能直接无脑写个2.
哪怕知道正确答案就是2,也要犹豫纠结半天。
然后把这道题空着。
等到其他题目都写完了,检查了好几遍之后,再去思考这道题。
甚至思考半天还是不敢写。
直到最后要交卷儿了,实在没办法了,才会把2写上。
当然了,那些学习不咋地的,已经放弃了的,大概会直接写个2,反正对不对都无所谓。
高考完马上就进厂打螺丝了,管他对不对呢。
参加考试的考生们如今面临的就是这么一个问题。
八股文他们学过,策论也学过。
可是这么简单的题目,他们没有学过啊。
再加上朱吾适对这次考试又表现得那么重视,这些人不敢相信题目真的这么简单。
朱吾适出这么简单的题,其实还有一个目的。
那就是考验一下这些人的应变能力。
如果这些人不能及时想到,题目真的很单纯,没什么猫腻的话,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心态。
众所周知,考试考得不仅仅是知识储备,还有心态。
有些人平时学习很好,摸底考试也能考得不错。
一旦碰到正式的,重要的考试,成绩就不理想了。
这些人就是心态不行,遇到事情就慌了。
一慌,注意力就没办法集中,脑子都转不动了。
这样的人也不是朱吾适需要的。
毕竟他要招的老师,不仅要学习,以后还要教书育人,甚至真的有可能被他举荐去当官的。
心理素质太差了这些工作干不好的。
再犹豫,也终究还是要作答的。
等到考生们写完作文,翻到下一道题的时候,又傻眼了。
当然了,也有人是狂喜。
因为第二道题目赫然是。
笼子里有鸡有兔,一共有三十五个头,九十四条腿。问,笼子里一共有多少只鸡,多少只兔。
是的,就是经典的鸡兔同笼。
这道题可不是现代才有的,最早是出现在《孙子算经》里面的。
四五世纪就有了的。
只要是看过孙子算经的,或者学过数学的,这道题基本上都能做出来。
但是吧,也总有一些人,一心只读圣贤书,就想着考取功名,还真就没有用心学过。
第二道题目。
一个数被3除余2,被5除余3,被7除余2。问这个数是多少。
这个也是《孙子算经》里面的经典题目。
第三道题目。
100文买100只鸡,公鸡5文1只,母鸡3文1只,小鸡1文3只。问买了多少只公鸡,多少只母鸡,多少只小鸡。
这道题来自《张丘建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