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考试(1 / 2)
十天之后,第一批的选拔开始了。
以大明的交通,十天肯定是不足以让全大明有才能的人都赶到应天府的。
但是朱吾适也没有那么多时间等他们了。
所以他决定干脆分批招人,反正人才那肯定是多多益善,有多少他就要多少。
所以以后每隔十天他就会进行一次考试。
考上的就先去跟着解缙他爹先学着。
十天已经是极限了。
毕竟不是每个读书人都特别有钱的,假如刚好第一天赶到应天府,那他们就要在应天府住十来天,这都是要花钱的。
考卷是解缙他爹出的。
作为一个大明土著,又学习过现代数理化,甚至还当过老师的人,解缙他爹出个简单的试卷那是一点儿问题都没有的。
试卷的内容也很简单。
首先就是作文,这个是朱吾适要求的。
语文可不仅仅是学习写字那么简单的。
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阅读能力不行,那应用题看都看不懂,怎么解答。
如果表达能力不行,那怎么当老师,怎么把课讲清楚呢。
所以作文就挺合适的,给一段话,或者一个场景,然后让参加考试的人写一篇不少于八百字的作文。
根据他们写的作文,也能看出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了。
第二部分就是数理化。
数学题目要稍微深奥一些,毕竟数学自古就有,大部分读书人其实多少也都会学一点的。
只不过科举不考,所以大部分人也就真的稍微学一下就完事儿了。
所以数学题目就分了两种,前面是比较基础的。最后有一道附加题,这道附加题就比较难了。
目的自然是筛选出那些数学本身就学得好的人。
这些人自然是要加分的。
然后就是基础的物理和化学了。
这两种题目跟附加题一样,也是为了筛选出专业人才。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的。
就算一开始每个读书人开始读书的目的都是科举。
但是等到孩子长大了,有了自已的想法之后,自然会发展出不同的兴趣爱好。
就跟现代的学生一样。
大家都在同一个年纪入学,有的数学学得好,有的语文学得好。
还有的上课看小说的能力不错。
有的甚至十几二十岁就能写出轰动一时的网络小说。
更有甚者,小学都没毕业呢,就无师自通。
学会偷父母的光盘,趁着家里没人的时候打开VCD,DVD偷看了。
后来有了电脑,就不用偷光盘了。
有人用电脑学习,有人用电脑打游戏,有人用电脑跟着小日子女老师学习。
这,就是天赋。
每个人都有独属于自已的天赋。
有的人擅长物理,有的人擅长写作,有的人擅长早恋,有的人擅长打胶。
朱吾适要做的,就是尽量挑选出这些人才,然后人尽其用。
早恋的和打胶的就算了,没有适合他们的岗位。
考试的地点就放在了礼部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