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陈长兴太极拳论(七)(1 / 2)
{原文}第七论六进
既知三合,犹有六进。夫六进者何也?头为六阳之首,而为周身之主,五官百骸莫不体此为向背,头不可不进也。手为先锋,根基在膊,膊不进,则手却不前矣;是膊亦不可不进也。气聚於腕,机关在腰,腰不进则气馁,而不实矣;此所以腰贵於进者也。意贯周身,运动在步,步不进而意则索然无能为矣;此所以必取其进也。以及上左必进右。上右必进左。共为六进,此六进者,孰非著力之地欺!要之:未及其进,合周身毫无关动之意,一言其进,统全体全无抽扯之形,六进之道如是而已。
注释:既然知道了三合,还需知道六进。
六进,简单地说就是太极拳在发力技击时要周身整体皆进,而不是只打出拳踢出腿。不只是太极拳,整个内家拳的技击都要求六进。因为内家拳是用周身整体进行能量蓄发,所以周身整体一动无有不动,故一进无有不进。
太极拳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能量是在一条腿上蓄积出来的,并且在两腿之间循环往复地阴阳转换以保持上下运行的能量在体内流动,即太极拳以身体进行能量蓄发,周身不可分离,保持内外的能量蓄发,就必须要一进皆进。
六进的另一个用处就是打击对手。由于使用周身整体进行能量蓄发,故周身整体各处均有能量蓄发,周身整体各处均能攻击对手,即周身处处有手眼,周身处处是丹田。迎着敌人拳脚而进,就可以在自身身体与对手拳脚接触点上直接打击对手,让自身劲力通过对手的拳脚而进入对手体内。
头为身体之首,头部玉枕压缩百会旋转的神的能量,为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下行能量的,也是上行上下贯通之力的终点,因此,神的能量统领周身之力,所以首先要头进。五官及四肢百骸均以头领的方向进退。
胳膊为手的根基,只有胳膊进了,手才能进,故胳膊要进。
腰为周身精气神中的精的能量的生成之地,气与神的能量均为精的能量阴阳转换出来的,故腰为周身能量之机关。腰进,才能将精气神运行至腕足;腰不进,则周身之能量蓄发不足而气馁。气,能量;馁,不足。故腰必须要进。
身体之意贯通周身,身体之运动在于步,故步如果不进则意不能与气合一,就不能发出技击之力。太极拳在发力时其实就是形意拳,形意拳一步一拳,就是因为形意拳在一条腿上蓄积出来的内外合一之力要通过向另一条腿上的转换而发出。步进之意,即形意拳之一步一拳也。故步必须进。
上左必进右,上右必进左。此与形意拳之一步一拳同理,即想从左面攻击对手,必须先上右腿蓄积压缩旋转的能量,然后转换到左腿发出劲力;如果想从右侧攻击对手,则必须先上左腿蓄积压缩旋转的能量,然后转换到右腿发出劲力。
以上六进,不但在主动攻击对手时要如此,即便在引进落空、借力打力之时,亦要六进。即引进落空、借力打力也要使用周身整体进行能量蓄发而与对手之能量做阴阳转换。
六进,即为周身能量齐进,为周身能量蓄发之部位,着意着力之处。
六进之关键点:未进之时,周身均无动之形意,如有一进或某个部位独进,则周身整体散架,不再为周身一体矣!一旦要进,则全身皆进,毫无抽扯牵挂之形意。此为六进之道。
{原文}第八论身法
夫发手击敌,全赖身法之助,身法维何?纵,横,高,低,进,退,反,侧而已。纵,则放其势,一往而不返。横,则理其力,开拓而莫阻。高,则扬其身,而身有增长之意。低,则抑其身,而身有攒促之形。当进则进,弹其力而勇往直前。当退则退,速其气而回转扶势。至於反身顾後,後即前也。侧顾左右,左右恶敢当我哉。而要非拘拘焉而为之也。察夫人之强弱,运乎己之机关,有忽纵而忽横,纵横因势而变迁,不可一概而推。有忽高而忽底,高底随时以转移,岂可执一而论。时而宜进不可退,退以馁其气。时而宜退,即以退,退以鼓其进。是进固进也,即退亦实以助其进。若反身顾後。而後不觉其为後。侧顾左右,而左右不觉其为左右。总之:现在眼,变化在心,而握其要者,则本诸身。身而前,则四体不命而行矣。身而怯,则百骸莫不冥然而处矣。身法顾可置而不论乎。
注释:发手击敌,全赖身法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