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香港电影的兴衰一(2 / 2)
和好莱坞相比香港电影差的太多了,不是一个等级的对手。
不过现在既然雷卫东进入电影这个行业了,本着穿越客的尊严,即使电影只是雷卫东产业的一个副业,雷卫东也必须把电影做好。
而要想把电影做好有一点就是必须远远不断的创作出新的电影题材,要知道社会是不断发展的,观众们的兴趣也是在逐步改变的,对于电影观众的口味也不一样。
比如说在许氏兄弟之前,谁会想到讽刺社会的鬼马喜剧会化消费的需求。
1974年,许冠杰许冠文兄弟的本土草根喜剧片《鬼马双星》一炮而红,使得香港电影告别了古装武侠片的时代,走向新生。这一幕的场景,和2012年徐铮大热的本土喜剧片《泰囧》诞生的意义是一样的。
在1974-1984年,连续11年的香港电影市场上,许氏兄弟的草根喜剧片8次荣登票房冠军宝座,一次位列亚军,票房冠军的成绩从600万元提升到2900万元,足足提升了5倍。
这11年的高速成长,使得香港的电影产业培养了大批的制作人才,产业体系开始完善。
然后再1985-1996年,程龙的功夫武侠片、发哥的热血英雄片、周星星的草根喜剧片垄断了票房排行榜。
这十二年里,三大巨星各夺得四次票房冠军,平分秋色,票房冠军成绩从3000万元线,上涨到5700万元,达到了阶段历史的顶峰。
这个成绩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没有被突破(当然只能说是港片,因为侏罗纪公园94年创作的票房就无人能破)。
可以说这段时间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强大的明星魅力,出色的商业片制作能力,相同的文化背景,使得香港电影在台湾、新马泰等海外华人社会获得了广泛的认同。
这些海外市场的经济发展和电影产业生态相对香港要落后5-10年,因此很容易就被香港电影所征服。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