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1 / 2)
入秋后的清晨裹着丝丝凉意,宋向阳猫着腰在草莓大棚里查看新栽的“红颊“苗。
晨雾在透明塑料膜上凝成水珠,顺着弧度滚落,滴在垄间湿润的黑土里。
他的解放鞋早已沾满泥点,裤脚被露水浸得发潮,却浑然不觉,专注地用竹签挑开叶片,查看是否有蚜虫藏匿。
“向阳!在家吗?“熟悉的吆喝声穿透薄雾,惊飞了篱笆上啄食露水的麻雀。
宋向阳手中的竹签“当啷“掉在地上,这带着独有方言尾音的浑厚嗓音,除了大舅还能是谁?
他顾不上拍打裤腿的泥土,踩着沾着草屑的胶鞋,三步并作两步朝院门口跑去。
院门外,大舅挑着的扁担压得吱呀作响。
两个竹筐里,一侧堆满锄头、铁耙、麻绳等农具,另一侧摞着蓝布包裹的被褥,最上面还放着个掉了瓷的搪瓷缸。
他那件洗得发白的粗布衫被汗水洇出深色痕迹,裤腿卷到膝盖,露出布满青筋的小腿,解放鞋缝隙里还嵌着未干的泥浆。
“大舅!您咋来了也不提前说一声?”宋向阳赶紧上前接过竹筐,“快进屋歇着,喝口水!”
大舅抹了把额头的汗,爽朗地笑道:“给你个惊喜!你这大棚越搞越大,我这幅破烂身子好歹也还能有点用处,整天待在家里都快闲出病来了!”
“爸,你可来的真是时候,现在第二季的草莓和西瓜都开始长果子了,看着就喜庆。”大燕急忙帮着大舅卸下担子。
“你表哥的本事学了几成了?别是光顾着来吃瓜果了。”大舅对着大燕说道。
“瞧您说的!”宋向阳笑着说,“大燕现在可顶的上半个大棚种植专家了,不光是草莓和西瓜,连豆角、辣椒都门清了。”
“哦?”大舅有些惊讶,“赶明儿个就我看看你的本事!”
大燕笑着应好。
她已经迫不及待想向父亲证明自己所学的本事了。
突然,大舅放下竹筐,连口水都没顾上喝,就拉着宋向阳往大棚走:“带我去看看你的宝贝大棚,让大舅也开开眼界。”
大燕担心大舅的身子,想着劝大舅先歇息下再说,却已看见大舅已经拉着宋向阳走远。
走进大棚,大舅这里摸摸,那里看看,眼神里满是赞叹:“你这大棚建得讲究!通风口、排水渠都弄得明明白白,比我当年种菜的园子强多了!”
他蹲下身,仔细观察草莓苗,“不过,这苗有点缺肥,叶片颜色不够深。”
宋向阳点点头,“大舅,您看得真准。我正打算这两天施肥呢。”
“施肥学问大着呢。”大舅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草莓不同生长阶段,施肥不一样。现在是苗期,得用氮肥为主的复合肥,促进茎叶生长;等开花结果了,就要多用磷钾肥,提高坐果率。”
大舅对种植草莓说的头头是道,一点都不亚于宋向阳。
这阵子,他可是恶补了不少这方面的书。
从那天起,大舅就正式“上岗”了。
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去大棚,手里拿着个小本子,记录温度、湿度,观察作物的生长情况。
说来也奇怪,以前看着大舅都是一副病殃殃的,但自打来了清水村,那精神头都快超过大燕了。
接下来的日子,大舅成了大棚里的“活闹钟“。
每天鸡叫头遍,他的煤油灯就准时亮起,抄起记录本就往大棚跑。
本子上密密麻麻记着数据:凌晨三点温度12℃,湿度85%;发现两株草莓灰霉病,已隔离......泛黄的纸页间,还夹着用麻绳捆扎的病叶标本。
他还把自己多年的种植经验和宋向阳教的新技术结合起来,琢磨出一套独特的管理方法。
有一次,刘有财家的西瓜藤突然大面积枯萎,急得他直跺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