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正月里来弹棉花(2 / 2)
席间,母亲还给了他们每人一份压岁钱,几个也是一个劲儿地乖巧地叫着“大姑姑”。
吃完饭,母亲则拉着外婆在灶上唠了一会家常。
而宋向阳,则是硬塞给了外婆五十块钱。
外婆是紧紧拉着母亲的手,又笑又哭的。
弄的母亲,也是跟着流起了眼泪。
见到天色已经不早了,外婆这才往空篮子里塞上一些萝卜和白菜,然后还拿了一小袋米,那都是手工舂的米。
母亲也是依依不舍的话别,离开的时候,还时不时地回头望望一直站在门口的外婆。
一家人就这样深一脚浅一脚的在雪天里赶着路,快到天黑了才到家。
这天,各家基本都带着小孩出去拜年了,大部分也都睡在那了。
所以,今晚看电视的人也不多。
而且,初一的时候,大家都很知事的不要往别人家乱跑。
因为主家都要给烟、糖招待,如果是小孩子,还要给上红包的。
新年的第一天,就这样匆匆忙忙的过去了。
等到第二天,宋向阳家已经没有亲戚朋友可去拜年了。
于是,只能在家烤着火,看着电视。
而别家,可能到初七初八了都还没拜完年。
宋向阳闲来无事,便心血来潮,想起了给大姐弹那几床棉花被。
下雪了,也不好出去割鱼草,所以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找点事做。
母亲和姐姐们,也觉得宋向阳这想法有点新鲜,刚好关了电视,看个热闹。
宋向阳先是按照以往看弹棉花的记忆,七搞八搞的整了一套竹弓。
然后,在堂屋铺上一张草席,垫上了些旧报纸。
他弄了4斤棉花堆在上面,然后,再用纱布给自己做了一个口罩。
紧接着便系起腰绳,背起竹弓,开始像模像样的弹了起来。
那“钉钉”的声音,连邻家的人,都在门口看热闹来了。
不过,他这木缒敲打的声音,不像老匠人那么有规律,有点沉闷。
“老弟,你这弹棉花的架势倒是足,就是人家老师傅都像弹琴,你倒像是牛在弹琴一样。”
三姐在一旁打趣道。
“一回生二回熟嘛,三姐,等你嫁的时候,我手艺就娴熟了。到时候一定给你弹的绵绵的,软软的。”
宋向阳戴着口罩闷声笑道。
“那还是算了吧,我怕你这功夫,棉花都给锤烂了。”
三姐揶揄道。
众人一听,也都乐呵起来。
宋向阳看到众人哄笑的场面,让他想起95年才播的一部电影《巧妙奔逃》。
里面几人给小日子唱的棉花歌,也是有趣的很。
于是,他灵机一动,准备逗下三姐:
“三姐,这弹棉花,可是有歌的,我给你整几句,让你见识下老弟的厉害。”
说完,他便取下口罩,开始大方地唱了起来:
“弹棉花呀弹棉花,半斤棉弹成了八两八哟,旧棉花弹成了新棉花,弹成了棉被那个姑娘要出嫁。”
三姐原以为宋向阳是吹牛,没想到还挺押韵。
一阵惊讶后,咯吱咯吱的就笑了起来。
逗得母亲和姐姐们也都笑的很开心。
那些围观的人,一听到宋向阳唱的歌,也都笑的更欢了。
宋向阳看到这欢乐的情景,还不忘来了一句:
“你们现在就笑吧,等过个十年八年的,我这歌都要红遍全国的。”
众人听到宋向阳这么一说,笑的更大声了。
有几个妇人还大声打趣道:
“伢子,你这弹棉花是个学徒,唱这棉花歌倒是可以做师傅了。”
“是的呀,你这歌要是教给那些老师傅,价钱都要涨了。”
“要不,我们家银花的棉被,你也来弹弹。”
说完,都是哈哈地笑个不停。
宋向阳对于这些邻里的玩笑话,也是习以为常。
他并不觉得这是取笑,反而让他心中觉得温暖。
自己本来唱这歌,也就是为了图个开心好玩,为新年添加些闹热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