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给你青霉菌,你也制造不出青霉素!(1 / 2)
第582章给你青霉菌,你也制造不出青霉素!科学充满巧合与曲折!
在后世,人工智能(ai)如火如荼,成为最被人津津乐道的高科技。
在普通人眼中,ai似乎无所不能,无所不知。
写诗作画、编程办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于是有人担心,未来某一天ai或许会取代人类,甚至奴役人类。
因为相比人类脆弱的身躯和大脑,ai显得异常强大完美。
但是,人类有一种东西,是ai目前远远无法比拟的,甚至连碰瓷的资格都没有。
那就是基于生命复杂度的智慧。
从单细胞的草履虫,到最近接人类的大猩猩,生命的形式和功能越来越复杂,智慧程度也越来越高。
而根据目前学术界最权威的共识,ai的智慧水平甚至连草履虫都不如。
自然界的任何一个细胞,都比ai要复杂和精密千倍万倍。
人类都已经能够上天入地,登陆月球和火星了。
但是面对一个最简单的细胞,我们依然知之甚少。
细胞内部那些精巧至极的结构和各种化学反应,充满了无限的秘密。
如果哪一天,人类能利用一堆散乱的原子,直接组装出一个具有生命活性的细胞。
那么,此时的人类文明,绝对可以称之为“造物主文明”了。
所以,细胞虽小,却是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
而细菌就是一种特殊的细胞。
它是引起人类很多疾病的罪魁祸首。
比如感染、肺炎、脑膜炎、破伤风等等。
这些疾病的原因就是细菌的滋生和繁衍。
生物学家自从发现细菌开始,就在千方百计地想找到一种能够有效杀死细菌的方法。
从形式看,灭杀细菌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物理方法,第二种是化学方法。
所谓物理方法就是如高温灭杀等。
再牛逼的细菌,放在火上一烤肯定都得死亡。
因此,医生在条件不够的情况下,使用剪刀、镊子等工具前,都会用火烤一烤,就是这个原理。
但是这种方法只能灭杀环境中的细菌。
人体内部的细菌肯定没办法用高温了。
总不能拿火烤人吧。
所以,医学家们更希望能发现像阿司匹林那样的化学药物来灭杀细菌。
这类化学物质一般称呼为“抗生素”,也称为“抗菌素”。
其实,在青霉素被发现之前,医学家们已经发现不少种类的抗生素了,比如磺胺类药物等。
但是这些抗生素有各种各样的缺点。
灭菌效果太弱、副作用严重、无法制成药物等等。
这些缺点导致抗生素无法大规模使用。
所以,优异抗生素的研发就成为细菌学领域非常火热的课题。
而青霉素就是人类发现和掌握的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抗生素。
它的诞生结束了传染病几乎无法治疗的时代。
真实历史上,1927年,一篇关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变异论文,引起了弗莱明的关注。
金黄色葡萄球菌,顾名思义,就是长得像葡萄的细菌。
因为该细菌会分泌出一种黄色的色素,从而使细菌菌落看起来是金黄色。
金葡菌是食物中毒等病症的主要原因,广泛存在于空气、污水、隔夜食物、人体皮肤等。
弗莱明看的那篇论文表示,将金葡菌在培养基上进行52天的培养后,会得到很多变异菌落。
他对此表示质疑,想重复该实验进行验证。
于是,他从病人的脓疮中提取了金葡菌,然后按照论文里的方式培养。
但不知什么原因,他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
他没有把培养基放置在37c的恒温箱中,而是选择直接放在实验室的窗口处,相当于培养在室温下。
估计他觉得自己只是重复别人的实验,所以没有特别上心。
就这样,金葡菌培养试验开始了。
恰巧,这时候学院放假了,弗莱明便准备去度假了。
金葡菌的试验需要五十多天,他肯定不会一直守在旁边。
然而,在他度假回来后,他已经忘记自己在做金葡菌的重复实验了。
他差点想把那些培养金葡菌的培养基给清洗了。
幸好他的前助手普利斯来串门,并且询问他这段时间在做什么。
弗莱明这才想起来,自己手中的培养基上还培养着金葡菌呢。
于是,他顺手拿起一块培养基,准备给普利斯解释。
然而,他惊讶地发现,金黄色的培养中,竟然有一块青绿色的区域。
弗莱明惊呼:
“难道这就是变异的霉菌”
“但金葡菌怎么会变异出青绿色的霉菌呢”
在那个时代,因为设备简陋等原因,培养基受到污染的现象很常见。
一般而言,研究人员不会去管到底是哪种细菌污染了培养基,而是直接扔掉,重新实验。
但是弗莱明因为在做金葡菌的变异实验,所以,他多看了一眼。
就因为这一眼,他发现了另一个极其古怪的现象。
青绿色霉菌的周围,还有一圈惨白色的区域。
作为细菌学教授,弗莱明经验丰富,他立刻就知道,这圈惨白色的区域其实就是细菌被灭杀后的残留。
换句话说,这种青绿色霉菌能够杀死金葡菌!
这下弗莱明高兴坏了。
他无意间竟然发现了一种新的灭菌物质!
于是,他连忙从培养基中刮出一点霉菌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他想知道,这种神奇的霉菌到底是什么。
通过镜片观察,基础知识扎实的他,立刻就意识到,这种细菌是青霉菌。
弗莱明这下更疑惑了。
青霉菌很早之前就被发现过了。
但从来没有研究证明它有杀菌作用啊。
为什么自己的培养基上,青霉菌能杀死金葡菌呢
他暂时想不明白。
不过,他没有停在这,而是在培养液中培养了很多的青霉菌,看看它能不能杀死其它的细菌。
于是,他接连实验了白喉菌、炭疽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等菌种。
毫无例外,这些细菌在滴入青霉素的培养液后全部死亡。
至此,弗莱明可以确定,青霉菌确实具有高强度而广泛的杀菌作用。
经过了2年的实验后,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成论文《关于霉菌培养的杀菌作用》。
可惜的是,他的论文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
毕竟,用一种细菌去灭杀另一种细菌,对于人类而言,毫无意义。
不过,弗莱明没有放弃。
在接下来的十年里,他一直从事青霉菌相关的研究,并且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他证明了青霉菌之所以有杀菌作用,是因为能分泌出一种特殊的物质。
弗莱明把它命名为“青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