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9章 波斯战记(五)(1 / 2)
以汉军的攻城能力,战争爆发以来,挡在大军前进道路的数个波斯人城池都已经被摧毁并且劫掠一空。
朝廷花了半年的时间,以半迁徙的方式送到西域数万大军,都播人、乃蛮人不远千里主动投军,诸苏丹藩属小国听从岳飞号令派兵前来,可不仅仅是为了殴打不服王化的波斯人的。
就像当初岳飞与桑哥对战、诸仆从军队都希望汉军带着他们攻破萨末犍城大肆抢劫一番一样,现如今不少藩属国军队也都希望汉军能够带着他们攻下玉里犍城。
岳飞考虑得更长远一些,实际上安西都护府建立之后,汉军向西推进的脚步大概也到头了,再向西不是推不动,而是朝廷既没有足够的能力在西域投入更多的兵力,也没有足够的利益驱动去做这件事。
汉军终究无法像历史上七八十年后的蒙古军队那样,仿佛蝗虫一般扫荡亚欧大陆,这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意愿问题。
在王伦的心目中,中原王朝向西打到中亚地区、开辟与南亚的陆上道路就足够了,这样就为华夏西部地区的百姓找到一条可以借以生财的商路,也可以缓解一下草原势力带给中原地区的压迫。
接下来本朝要做的事情不是西进而是南望,大力开发东南亚海域诸岛屿,进而催生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最终由中原王朝的汉人来完成地理大发现。
因为王伦收到了朝廷外派御史上报的、在四川行省成都府周边普遍出现的一件事。
前宋时期的蜀地是少有的还保留有世家传统的地区,毕竟道路闭塞,所以许多制度和风气保留得比较有传统一些。
李纲坐镇蜀地推行均田令之后,朝廷灭西夏、打压吐蕃势力,蜀地就多了一条与青海湖周边以及河西走廊连通的道路;袁朗从四川行省向西南开拓,唐蕃道再次畅通;现在大理国也内附为云南行省,蜀地的商品财货,就可以通过秦汉时期就存在的南中道,直接发卖到后世的缅甸以及印度东北部。
所以四川行省就出现了这么一种情况,不少富户将土地承租出去,自己却搬家到城里经商,尤其是成都府周边的县城,就出现了不少“二地主”。
朝廷并不禁止民间百姓对土地的转租,于是便有聪明的人,将土地的二次使用权从这些富户或者百姓手中承包,再雇佣雇农,或者去川南地区雇佣山蛮。
朝廷的赋税改革是与均田令挂钩的,假设一户百姓家中有五口人,按照年龄官府分配了三个人的丁田,根据土地质量又分为上、中、下三等,那么田赋是根据实际分到手的土地亩数来征收的。
比如上田每亩征收粮食一斗二升,再附带一些杂税,基本不会超过十五税一,官府不会管分到某人名下的土地是谁来种,只要是你本人来缴税就行,当然也不允许百姓随意将朝廷分配的土地使用权转交他人,从而最大程度避免土地兼并。
成都府是人口大府,故而均田令推行后,每户农夫之家分配的土地远不如其他府县那么多,许多百姓更愿意从事工商赚钱,于是就出现了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