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游戏竞技 >内家拳演义 > 十一,易筋经(三)

十一,易筋经(三)(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这段文字的意思是再讲丹道与武学的不同。丹道只习练五行能量,而武学除了五行能量,还必须依靠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外部能量才能技击,而习练外部能量则就要达到涨筋腾膜的程度。

如何练膜?

用三心归聚与挺齐四梢的对拉拔长习练!只有对拉拔长才能够让能量在周身运行,才能够涨筋腾膜、抻筋拔骨。

从这句话的意思来说,我们可以推断在易筋经写成之时,内家功夫已经开始出现,但是鱼龙混杂,还没有成为体系,故在经书中要强调气与筋膜都要习练才能练出功夫。

此段文字依然不告诉大家如何习练涨筋腾膜,而只写功夫结果。

(原文)俟炼至筋起之后,必宜倍加功力,务使周身之膜皆能腾起,与筋齐坚,着于皮,固于内,始为子母各当。否则筋坚无助,譬如植物,无土培养,岂曰全功也哉。

(介绍)等到把筋练起来之后,必须要加强功力,务必使在经络中运行的能量向外扩张流串,让周身的膜都能够腾起,与筋一样坚固,让膜着于皮毛,坚固内里,这才是元气与筋、膜各负其责。否则筋即便坚固了也对身体没有帮助,就好像植物没有土去培养,是不能练出功夫的。

涨筋腾膜就是能量传簇的逐步发展阶段,能量传簇先在经络中形成一根筋,然后向骨肉、皮毛扩张、流串到腾膜的程度。

“务使周身之膜皆能腾起,与筋齐坚,着于皮,固于内”,这就是内家功夫的最高层次,能量达于皮毛之下,能量就在皮毛之下呆着,周身就是一个时刻向外鼓荡着能量的能量体,就像皮球一样,能量就显于皮球的球体之下。对于功夫来说,皮毛就是球体,能量就存在于皮毛之下。能量存在于皮毛之下,则周身处处是能量,周身处处是丹田,周身处处有手眼,此均为周身处处是能量使然。

(原文)般刺密谛曰:此篇言易筋以炼膜为先,炼膜以炼气为主。然此膜人多不识,不可为脂膜之膜,乃筋膜之膜也。脂膜,腔中物也。筋膜,骨外物也。筋则联络肢骸,膜则包贴骸骨。筋与膜较,膜软于筋肉与膜较,膜劲于肉。膜居肉之内,骨之外。包骨衬肉之物也。其状若此,行此功者,必使气串于膜间,护其骨,壮其筋,合为一体,乃曰全功。

(介绍)大家切记,此段话为少林寺的佛人所加,内容是错误的!我先把错误的内容翻译出来,再指出其错误之处。

(以下内容为错误的)易筋以练膜为先,练膜以练气为主。然而许多人不知道膜是什么,膜不是指肉脂膜的膜,而是指筋的膜。肉脂膜是腹腔中的东西。筋膜则是骨骼外面的东西。筋联络着四肢百骸,膜则包贴骸骨。膜比筋软,比肉有弹性。膜在骨肉之间,是包住骨骼连住肌肉的物质。习练易筋者,必须使元气串于膜间,护骨壮筋,让筋膜合为一体,才是全功。

正确的概念是,前面正文中已经明确写明“然筋,人身之经络也。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经非络”,“是故炼筋,必须炼膜,、炼膜必须练气”,“使气清而平,平而和,和而畅达,能行于筋,串于膜”,“务使周身之膜皆能腾起,与筋齐坚,着于皮,固于内”、“俟炼至筋起之后,必宜倍加功力,务使周身之膜皆能腾起”。以上几句经文原话,清楚地告诉大家,筋,就是经络,无处非筋,无经非络,只要能够传簇能量的部位都是经络。并且气、筋、膜都要练,但是并没有说先练膜后练筋,而是行于筋、达于膜,即应该先练筋后练膜。最后,膜腾起后要着于皮,固于内-------由此我们得知,筋膜不是组成人体的具体物质,而是能量传簇形成的能量的筋、能量的膜,即筋膜是习练出来的,而不是人体固有的东西。并且,“俟炼至筋起之后,必宜倍加功力,务使周身之膜皆能腾起”这句话明确说明了练膜要在练筋之后。

膜是什么?膜就是精气神能够达到的人体最外端的梢节,包括皮毛!

着于皮,固于内,才是膜!腾膜,就是将能量运行于四梢,运行于皮毛之下!

而“般刺密谛曰”却将筋膜当做一种人体的组织器官来特意“说明”一下,不但在本段文字之内就违背经文,而且给后人留下一堆垃圾,比如说现在与“般刺密谛曰”一样认为筋膜是人体组织器官并且要习练筋膜这个人体“组织器官”的大有人在!可实际上根本就找不到筋膜的影子,更别提怎么习练了!

总之,加上“般刺密谛曰”这句话的人,不管是少林寺的人,还是流传《易筋经》的人,都是没有习练出内家功夫并且不懂内家功夫的人对于涨筋腾膜的妄论---------就是这个妄论使得现在人以为筋膜是一种人体组织器官而“发明”出习练筋膜的功法,即花架子。ntent

p内家拳演义59920dexhtlp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