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陈长兴太极拳论(四)(2 / 2)
上节头部之小三节为:额头为上节,鼻为中节,口为下节。
中节胸腹之小三节为:胸为上节,腹为中节,丹田为下节。
下节腿部之小三节为:胯为根节,膝为中节,足为梢节。
从胳膊来说,肩膀为根节,肘为中节,手为梢节。
从手来说,腕为根节,掌为中节,指为梢节。
而足则不必分三节了。{注:陈长兴先生此句说足可不分三节之言是错误的。正是由于陈氏太极拳是双重拳,只有上、中这两节能够进行旋转,下节腿脚是不能进行旋转的。站双重弓马步时,足如何能够旋转?所以,在陈氏太极拳中,足无法分出三节。而在杨、吴、武、孙派太极拳以及形意拳中,由于进步发展到了单重,则可以生成周身整体的压缩旋转,即足部也能够压缩旋转了,表现为脚跟压缩,脚踝脚面旋转。故从足部来说,脚踝为根节,脚面为中节,脚趾为梢节。陈氏太极拳之落后,仅仅从三节之分即可看出也,大家不可不查!}
所以整个人体从头顶到足底,各分三节。三节之紧要之处,在于着意。如无三节之所,即无着意之处!
所以,上节不明,则无玉枕压缩、百会旋转之神的能量,神领力。无神则无依无宗;中节不明,则无心胸开合、腰腹折叠、河车运行之精的能量,则满腔是空;下节不明,则无脚跟压缩、脚踝旋转之气的能量,下节成杆,必站不稳当而被颠覆。
由此看来,身体分为三节,岂能忽略?而能量之蓄发,要从梢节起,中节随,根节催。{起、随、催,皆身体对五行之力之反应,皆意也!}
身分三节,是分而言之;若合而言之,则上自头顶,下至足底,四肢百骸,总为一节一整体,又何来大小三节之分!
即周身一体来源于三节之分,身体大小三节以统一的周身整体压缩旋转进行能量蓄发而将周身上下、内外联成一体!所有内家拳论,均以能量蓄fān拳,但被后人谬传,大家不可不查也!
不以能量蓄fān拳,而只以外形动作论拳者,花架子也,糟蹋内家拳之罪魁祸首也!
仅仅此三节之论,就需要这一篇文字,那内家拳之奥妙,乃至于整个内家拳论,均建立在三节之上。三节不明,则无法理解内家拳之能量蓄发,无法达到外三合,更无法达到内三合!没有内外,则就没有内家拳!
内家拳论中这先天一气、阴阳二气、三节、四梢、五行、,为何要写得如此复杂纷繁?
这所有的复杂、纷繁,只是为了告诉大家一件事:内里心肾交合水火相济之五行之力与外部周身整体压缩旋转之力的合一,才是内家拳!
这内家拳,习练的就是内外能量蓄发之合一,是为了追求比肌肉紧张发力更加强大的能量和力量的---------除此之外,无论把内家拳玄幻、神秘到何种程度者,都是那欺世盗名之徒!
p内家拳演义59920dexhtlp